关于“海德格尔沉默”的假想对话 | 意译海德格尔的山水诗
托特瑙山的草、岩石和天空
布拉格庄子会议结束后回法兰克福,随即就一起来了托特瑙山。今天沿着山腰的海德格尔环路徒步了一圈,然后在海德格尔木屋后面的山坡上坐下来喝茶、读书讨论。
问题总是绕不开“海德格尔的沉默”。他为什么不道歉?这是一道公案。未来的世界灾难可能会逐渐揭示它的意义。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很多朋友不同意,或者不理解。
我谈到十五年前在耶拿写的一篇《关于“海德格尔沉默”的假想对话》。近来,“黑皮书”出版,这个问题又被提起,但仍然缺乏思考。拙文假想已经去世的、只能沉默的海德格尔重新发声,接受现代学者的质询……
托特瑙山海德格尔木屋门前的台阶
关于“海德格尔沉默”的假想对话
柯小刚
见收拙著《思想的起兴》(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
现代学者:“我知道您本人其实是不屑于这个话题的。但问题正在于这个不屑上:出于何种理由(Grund)您可以不屑?”
海德格尔:“我不屑吗?我的沉默究竟是出于不屑还是出于审慎?无论如何,首先要问的问题乃在于:出于何种原因(Ursache),使得Grund(地面)被理解为根据、原因(causa)或理-由(rationale Ursache, reason)?出于何种理由(Grund),我可以‘不屑于’谈论这个问题?出于无理由(Abgrund)。
无理由(Abgrund)不等于非理性(Irrationalitaet),它毋宁就是理性的结果甚或就是理性的本质。当您问我出于何种理由(Grund)的时候,我就被逼迫到一种无地的境地(Abgrund)。‘出于无理由(Abgrund)’不是我的理由(Grund),而是我的处境——无地的处境(Abgrund)。它不是我主动要置身其间的处境(Grund, Zu-stand),而是您的问题为我设置(an-setzen)的处境。它不是我的回答,而毋宁就是您的问题本身。”
现代学者:“那么我是否可以这样问:出于何种原初的事情(Ur-sache)使得您不得不保持沉默?”
海德格尔:人们都在庆祝战争的结束,然而更大的灾难可能刚刚开始。在这个世界黑夜的时代,任何一种简单的表态和站队将会成为危险的一部分和未来更大灾难的帮凶。这其中尤其危险的是对黑暗的批评和对光明的赞颂。
原初的事情不是光,因为光不过是事物显现的条件。事物的存在并不依赖光,光反倒要依赖存在。光甚至不是事情(Sache),它只是事物(Ding)。西方形而上学把存在理解为光:当有了光还没有别的事物的时候,他们说就有了存在(Es gibt Sein),但还没有诸存在者(Es gibt noch keine Seienden)。又说这个抽象的存在也就是无(Nichts)。
这里发生的双重迷误在于:存在被理解为存在者,而无又被理解为存在者的缺失。但是即使在这种遗忘存在问题的形而上学表述里,存在问题(Seinsfrage)仍然顽强地显现自身:它显示自身为关于有(Es Gibt)的问题,因为他们说‘有给出存在(Es gibt Sein)’。关于存在(Sein)的存在问题(Seinsfrage)在西方哲学之初就被考察了,而关于有(Es Gibt)的存在问题(Seinsfrage)却未曾提起。”
现代学者:“那么是不是说在彻底澄清所谓存在问题之前,也就是说在哲学终结之后、思的任务完成之前,我们在政治上动辄就会犯错,于是最好就不要有所作为?在您所谓的黑夜时代,您们诗人和思者倒是有事做了,您们要走遍夜晚的大地(Abend-land,西方),做古代诸神的神圣祭司,历数存在的历史(Seinsgeschichte),而且据说还要走向早晨的国度(Morgen-land,东方)?然而在所谓黑夜的时代,政治何为?难道只有沉默吗?既然如此,您当初——虽然时间很短,您很快就重新沉静下来——就任纳粹校长的时候,发表《德国大学自主宣言》的时候,您的激情是从那里迸发出来的呢?是从原初的事情本身生发出来的吗?”
海德格尔:“我沉默吗?我岂不是一直在坚持不懈地作为?我的激情短暂吗?我岂不是终其一生在不可遏制地激动着?关于我的‘政治纠葛’,我不是没有回答、没有‘交待’,只是我的回答我的交待没有人听出来那就是我的回答我的交待,虽然从三十年代末开始我说了将近四十年。这是我们时代的悲哀,更是您们仍然在世者的悲哀。”
2002年2月24日写于德国耶拿大学图书馆
海德格尔木屋门前的讨论
在木屋后面的山坡上坐了一个下午
路边的指示牌上有海德格尔的诗作。试用诗经体意译如下:
林木静植
溪流淙淙
山何岩岩
零雨其濛
田畴既耘
井泉滺滺
风日晴好
景福无忧